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园地
社科园地

【丝路从这里延伸】文明遗迹之丝绸先贤篇:宗教先哲的遗产(六)

西安智库
2018-12-03 07:00
1249
分享到:

从海上的丝绸之路到长

随着西域佛经不断地传入中原,唐代时期形成第一个取经、译经高潮。几乎在同一个时代,除了玄奘,还有一个被称为“三藏”的法师,他就是义净(公元635-713年)。

很早人类就开始探索海洋,从考古实物来看,在汉代,沟通中外的海上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已颇具规模。唐朝时期,海上丝路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义净法师于高宗咸亨二年(671),从广州乘波斯商船,经室利佛逝国抵达印度。在那烂陀寺学习10年后再次到室利佛逝国居住了7年。长寿三年(694)回国,他完成了沿海上丝绸之路的往返求经,带回梵文佛教典籍近400部。后来他先后在武则天、中宗和睿宗的支持下,翻译经典68部,共289卷。他在室利佛逝国撰写了两部著作:《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对印度和南海诸国佛教情况所见所闻的记录,包括僧人的日常生活、僧团制度和修行规定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了56位求法僧侣的事迹,主要是从贞观十五年(641)到天授二年(691之间。《大唐西域记》是根据玄奘的所见所闻记载了陆路的丝绸之路路线,《佛国记》是法显的旅途技术,详于陆路而略于海路,而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成为了现在最早记述关于南海各地的历史地理材料,为各国研究历史、地理和外交者提供了宝贵信息。


义净翻译佛经主要在洛阳延福坊大福先寺、长安延康坊西明寺和长安荐福寺等寺院。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在长安大慈恩寺修建了安置玄奘带回佛经的佛塔名为雁塔。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又出资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存放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因塔形与雁塔相似但却比之小,故荐福寺塔又被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被叫作大雁塔。

注释:

经室利佛逝:古国名,梵语意为光荣胜利。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兴起的信奉大乘佛都的海上强国。唐代史籍一般称它为室利佛逝,亦作尸利佛逝或尸佛誓,有时简称佛逝、佛誓或佛齐。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是马来群岛的宗教中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A1gHGdh3fDUP-lsgNS6sw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