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院联动态
院联动态

“西安经济质量研究”之三:奏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六部曲

西安智库
2017-06-05 03:50
8073
分享到:
任宝平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一是深刻领会新常态的本质特征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精神,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唯GDP、速度至上等观念,摆脱经济增长中的单纯投资依赖,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的增长方式,彻底摒弃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重增长轻环境的倾向,坚持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
    二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在经济增长动力方面,从传统依靠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动力转换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的供给侧动力。其中在体制方面,改革与当前经济转轨时期不相匹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角色要从指挥者变为参与者、支持者;破除行政性垄断,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以及通畅的向上发展渠道,政府应发挥有效维护者的作用;在结构优化方面,西安经济需要加强“选资”和“引智”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引资既要符合当地产业发展体系,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还要与当地环境和人民生活相协调,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要素升级方面,主要是加大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要素投入质量,从而实现西安市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积极发展创新性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依托西安的科技优势,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省内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和新技术孵化器,解决长期以来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所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实现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以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为例,要在重点领域尽快实现突破,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化创新,为创新型经济提供载体。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创新方式,在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无人机、3D打印等需要突破型创新的领域,实施以知识创新型带动产业化创新,充分发挥大学及科学家的作用。而在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需要渐进型创新的领域,实施技术创新型带动产业化创新,更加重视企业自身创新的作用。同时,对服装、食品、家具等传统行业,实施采取新技术型产业化创新,特别是要重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在每一类不同的产业中,都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集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三是推动科技创业。首先是建立创新创业风险共担机制和创新创业利益共享机制,利用风险分担机制来吸引风险投资,实现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价值共享,通过这两方面形成有效的创业激励。其次是建立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平台,提供众创的无限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降低市场和技术的门槛,既能够提供信息,也能够借助平台提供融资、研发、制造在内的创新团队,还能够借助平台解决新产品的市场问题,从而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
    四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打破系统、地域等界限,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拓展人才发展平台,在国家“千人计划”和陕西省“百人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各种平台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构建全面创新体系构筑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五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形成创新互动的新格局。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围绕大飞机、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机遇,加强完善市政府与央企的会商机制,加大军民融合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集研发、中试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平台,支持一批军工科技成果民用转化与应用,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军军品领域,重点建设卫星应用、民用航空、电子信息与元器件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基地。以推动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为目标,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产业转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
    二是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施品牌质量战略,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对于能化工业要探索优势特色产业高端化,推进绿色开采、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要配合政府部署,大力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工程。同时,传统产业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产经营环节,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优化研发设计流程,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强化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产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
    四是实施“互联网+”带动战略,发展分享经济,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提升服务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开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金融业,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物流基地,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档次水平,培育主体功能突出、辐射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债务管理,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化解经济风险
    一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首先要严格遵照《预算法》、《43号文》和《陕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西安市地方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其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选取一定的指标,根据风险程度设置风险阈值,一旦超过警戒线,主管部门应该约谈相关责任人,责令立即制定紧急预案,提供风险处置方案。最后要积极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增量债务,在明确地方政府性债务类型及责任归属的基础上,应该多渠道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疏导既存的债务风险。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化解企业债务危机。积极引导优势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整合行业产能,通过兼并重组降低资产负债率化解金融风险。对面临短期流动性但依然有一定偿债能力,通过调整有望扭亏为盈的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债务重组,通过调整债务期限、还款方式等措施,缓解企业的债务危机。对于利用债转股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应该严格控制适用范围,甄选优质项目,对于扭亏无望的企业,防止债转股帮助僵尸企业复活。
    三是分类处理僵尸企业,多渠道推动市场出清。可以通过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进行识别。对于目前虽然经营困难,但是资产质量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既有品牌影响力,又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可以扶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经营,协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对于仍有一定价值资产的企业,可以实施兼并重组,通过产权转让、厂房设备租赁等方式盘活有效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对于已经资不抵债,并长期拖欠职工薪金、税费、银行贷款,并且没有任何价值资产的企业,已丧失市场竞争力,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维持的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停止各种财政补贴、银行贷款等政策支持,通过司法途径实施破产清算,强制进行市场出清。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绿色经济的比重。落实国家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大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技术性节能。加强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发和应用。在电力行业和重点非电行业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大城市烟尘、粉尘和细颗粒物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对工业三废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工业生产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整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农业、工业中一部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展循环经济园区、企业试点示范,推进集约生产、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
    三是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做好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在工业污染和预防工作方面,坚持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加快建设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落实财政、土地、人口等配套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的平台和有效的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以盘活农村经济,缩小农业与工业的横向差距。坚持加大投入、创新驱动、市场推动、品牌带动、人才保障多管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推进精准扶贫,针对各类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着力造血扶贫、搬迁扶贫、兜底扶贫、教育扶贫、责任扶贫五个措施,实现精准脱贫,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不掉队。扶贫开发把握关键环节,聚焦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通过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年末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