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南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近日,陕西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呈现总体平稳、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下一步,该如何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近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陆续推出经济、社会、文化、“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主题的《陕西蓝皮书(2025)》,从专业角度、以专家视野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的对策建议。
8月20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李冰,《陕西蓝皮书(2025)》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张馨、社会发展报告主编张春华、文化发展报告主编罗丞,解码这一年度智库产品背后的观察与思考。
记者: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8月11日召开的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陕西该如何看待自身发展形势,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李冰:从《陕西蓝皮书(2025)》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去年陕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效提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无论是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提速、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还是产业深化改革增添活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凸显,都说明陕西经济基本盘稳固、韧性强,培育了体现新质动能的诸多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经济运行持续向新向好。这都是我们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的底气。只要我们持续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政策连续稳定发力,就能有效引导预期、提振信心,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关键支撑。
记者:当下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持续。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全力抓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各项工作。陕西该如何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张馨:当前,陕西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要深化全面改革、全域开放、全链创新,聚焦产业升级、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开放赋能等核心领域,打好“组合拳”。产业体系的“强基固本”是关键,既要稳住能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本盘,又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要聚焦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为创新活动提供要素保障和良好土壤。项目建设要突出精准高效,既要“招大引强”,又要服务提质,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张春华:今年上半年,陕西完成全年就业任务近七成,彰显经济韧性与活力。也要看到,当前内需扩大动能尚需增强,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稳就业仍需持续发力。应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支持就业容量大的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提升新就业形态领域吸纳就业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保覆盖范围。
记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明确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总体要求、目标定位和发展重点,形成了陕西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书。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各地还应把握哪些关键?
罗丞: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要强化系统观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考古研究,加强大遗址保护,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数字化升级,打造新型文化空间,让群众便捷享受优质文化服务。同时,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滋养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推动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记者:《陕西蓝皮书(2025)》提供了解读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宏观视角。陕西蓝皮书从1998年首次编撰至今,已推出94部。这一年度智库产品持续推出的意义在哪里?
李冰:陕西蓝皮书的生命力,在于立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有深入基层一线的实地调研,又从专业层面对解决制约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它也是学术研究与建言资政的结合,强化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发挥成果建言资政的作用。可以说,它既是一个窗口,客观反映陕西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平台,提供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实现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未来,陕西蓝皮书将更精准,针对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更鲜活,让数据背后有故事,建议更具操作性;更开放,引入外部视角,给出全面专业的分析与研判,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