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园地
社科园地

“文化 +”战略视域下关中传统节俗文化的现代性迁移(上)

西安智库
2019-05-10 09:24
3463
分享到:

编者按:“文化 +”战略是西安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以传统节俗文化为例,思考其现代性问题,并就其在“文化 +”战略视域下以何种方式来实现价值迁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产业发展现有问题提出建议。


实施“文化+”战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时代大西安大发展的大支柱产业,是西安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旅游、商业、文创、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已初收其效。


一、“文化 +”战略中传统节俗文化的价值


节俗,指的是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节日相联系的民俗。每种文明都会生成特有的节日文化,伴随而来的则是民众在节日当中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各种观念。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诸多节日,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成型,唐宋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节日具有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成为生活当中的重要环节,元明清则大体沿袭下来。

正如有些学者所言,中华传统节日,感自然节律而起,孕人文精神而丰。传统文化当中的节气、物候、信仰、礼仪、伦理、神话、文艺、饮食、娱乐等多维元素皆在节俗当中熔冶为一炉,因此,节俗是值得重视、值得研究、值得发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俗在西安当前推行的“文化 +”发展战略当中所具有的价值,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 +”战略是以挖掘、利用地方文化为基础的,因此,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是该战略的重要环节。西安市当前较为注重的主要有: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尤其主打唐文化,围绕这一主题发展出一系列相关文化产业,如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大明宫公园、法门寺景区等。

二是地区文化资源,这主要表现为“白鹿原”效应。由于陈忠实的小说成功展现了关中的人文风貌,白鹿原也成为关中一张亮眼的名片,因此被作为重要的文化 IP 加以开发,打造出话剧、电影、电视剧等相关文化产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三是民俗文化资源,城隍庙会、社火表演、民俗村等多种形式都是将民俗活动加以组织化、商业化,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产品。传统节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来看,受到的重视还略显不足。


“文化 +”战略若要长期实施,应当在供给侧持续加强,即不断发掘、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由于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节俗呈现出衰落趋势,然而人们对消费主义的反省与厌倦,又为传统节俗的回归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新春活动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春节是中国民众心目当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以此为依托将年节民俗活动统合起来集中展现,拜年、社火、芯子、舞龙、舞狮及庙会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庆氛围,很好地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到现代社会,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二)社会秩序的有效调节


户晓辉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对时间的分割或划界,属于中国人原初的时间体验形式和时间直觉形式。”传统节日原本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秩序构建,通过对时间周期的共同认知、对集体观念的共同接受、对社会活动的共同参与,使某一区域形成群众共守的文化秩序与心理秩序。节俗文化在这方面有其特殊价值,它蕴含着民众生活的情感与仪式,积淀着主流的价值取向和理想需求,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优化大有裨益。


(三)文化生活的有益补充


传统节俗文化是文化子系统当中具有文化集约意义的部分,蕴含着民众文化深层心理和习俗礼仪,但是当前许多节日受到消费主义的裹挟,往往沦为商业活动的借口与噱头,其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逐渐丧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便是精神文化的相对不足,因而文化建设应当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着力点。节日应当重新成为世人建构生活以及人生希望的有效途径,帮助人们进行定期的物质与精神进补,使人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乐趣与希望,传统节俗所含括的宴饮之乐、歌舞之乐、竞赛之乐、欢会之乐,对于常规生活皆属必要之补充。

    “文化 +”战略的持续有效推进,就是对文化本身加以认识与思考,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传统节俗文化的重要价值绝不仅止于商业活动,而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区域繁荣、民众幸福的重要文化资源。

本文根据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文化+”战略视域下关中传统节俗文化的现代性迁移 》(课题编号18W64)精编而成。

课题负责人:王瑜

主要参与人:宋燕鹏、刘缙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