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社科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园地
社科园地

【丝路从这里延伸】文明遗迹之丝绸先贤篇:宗教先哲的遗产(一)

西安智库
2018-11-02 09:46
1570
分享到:

丝路不只有丝绸


丝绸之路的开通起源于政治和商业,但它所承载的却是中原地区与印度、希腊、波斯、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宗教的东传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内涵之一。佛教大体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得到历代当权者的扶持,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大发展后,在唐代达到鼎盛。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被开凿,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随后佛教以雕塑、绘画、音乐、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陆续远播中原。


佛教东传的具体时间,根据《三国志》所引鱼豢①的《魏书·西戎传》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伊存口授浮屠经②。另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夜梦金人遣使西求佛法。三年后使者携印度僧人迎叶摩腾和竺法兰带着经书和佛像返回洛阳,并翻译了部分佛经,这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是《阿含经》的节要译本。《阿含经》是佛教最早的经典,产生在佛灭后第一个雨季,当时由释迎牟尼的弟子大迎叶在王舍城的七叶窟召集五百比丘第一次进行了佛教结集③,叫阿难的比丘诵出了经藏,叫优婆离的比丘诵出了戒律。这就是《阿含经》,汉传佛教称其为小乘经。讨论总结出的经(佛教诲的)、律(佛规定的)、论(弟子讨论的)统称三藏,这是印度佛教上座部的基础。此后的汉传佛教将其归为小乘佛教。这次结集也奠定了上座部佛教④和其经典。与此同时,汉代还建造了中原第一个佛寺—白马寺(今河南洛阳),寺名取自驮经的白马。

佛灭百年以后,因上座部不认可毗舍离国一般比丘自定的新戒律,坚持自定新戒律合法的一般近万比丘另行结集为大众派;公元前268年印度孔雀王朝进入阿育王时代(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268年至公元前232年),阿育王为弘扬佛法供养了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以目键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佛教经典,编辑了《论事》。把不同派别的论点整理出来,正反面各五百条,合计1000条(现存160条)。佛灭674年后的迎腻色迎王统治时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为上座,在迎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举行了第四次结集,他们对以前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进行了总结注释,形成了《大毗婆沙论》,这时小乘佛教的三藏经典已经基本成型。

由于小乘佛教偏于人群保守,人员主要由长老级的文化僧侣组成,因此小乘佛教经典内容、形式大多接近于研讨会会议纪要。


大乘佛教是以一般的百姓大众为主体,其中少有直接或间接正式跟随释迎牟尼学习的僧侣,因此只能用开设讲坛的方式宣扬。后来龙树(后成龙树菩萨)参悟《摩诃衍经》,建立大乘佛教⑤理论,宣讲《方等经》,再发展出《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等;在公元4-5世纪,续出《涅梁经》《胜鬓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等;到公元7世纪,形成《大日经》《金刚顶经》。随着印度本土佛教的发展,中原地区也不断有立志求法的僧侣西行求法。

注释:

①鱼豢:曹魏末期至晋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编写有著名的纪传体史书《魏略》。

②浮屠经:它是一本最早传到中国的佛经,后世也译作“佛陀”,亦称《佛经》。

③佛教结集:佛教名词,又作集法、集法藏、结经、经典结集,乃合诵之意。即诸比丘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佛陀在世时,为弟子们释疑和指导,当佛陀入灭后,共同诵出佛陀之说法,一方面防止佛陀遗教散,一方面为确立教权,故佛弟子们集会于一处,口传整理编集,故称为结集。

④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以八正道为根本,教法纯正。现存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南部、中国云南边境等地区。20世纪初开始进入西方社会,80年代开始进入中文世界。在西双版纳和临沧等地,傣族、布明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部分佤族人也信仰南传佛教。

⑤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义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简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快速导航